For Quality of Life

全人 全家 全程 全隊 全社區

安寧緩和療護科

一、前言
    不同年齡層的認知發展不同,他們會用自己獨特的眼光看世界。以下提供不同發展階段的孩童如何看待死亡的方式及悲傷的反應,來幫助您更進一步的認識他們怎麼面對悲傷。
 
二、嬰兒至2歲
    嬰幼兒時期尚不具有了解死亡的認知能力。他們只專注於當下,當重要他人死亡時,嬰幼兒意識到的是失去與分離而非死亡。
 
三、學齡前兒童(2-4歲)
    學齡前兒童尚未了解什麼是「永遠」的概念,他們通常會認為死亡是暫時且可以反轉的。他們會非常在意分離和照顧模式的改變,對於分離有強烈的焦慮感,因他們尚無法預期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故他們的悲傷反應相當短暫,但可能十分強烈。
 
四、幼兒階段(4-7歲)
    幼兒階段的兒童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會將不相關的事物連在一起,故他們會覺得自己需要對他人的死亡負責,因他們相信自己的負面想法或感受可能造成親人的死亡。他們可能會因為不知如何表達悲傷,而模仿生活中大人的悲傷反應
 
五、兒童中期(7-10歲)
    兒童中期已了解死亡是不可逆的,他們會將死亡視作一種懲罰。他們會嘗試承擔或扮演逝者過去於家庭中的角色,如照顧兄弟姊妹,藉由美化逝者的方式來維繫與逝者的關係。
 
六、青少年前期(10-12歲)
    青少年前期的孩童更能思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他們相對於面對親人死亡的感覺,更能了解某人死亡的事實。
    他們可能會掩飾自己個人感受與情感,以免與同儕不一樣,並會擔心表現悲傷會受同儕排擠或不認同,故表現可能會較疏離或壓抑
 
七、喪親兒童的需求
    1. 孩童需要知道他們未來仍會受到照顧
    2. 孩童需要知道他們的憤怒或缺點並不會造成他人死亡
    3. 孩童需要知道有關死亡的原因和狀況
    4. 孩童需要感受自己的重要,也需要參與,包含喪禮、家庭活動或掃墓
    5. 孩童需要繼續例行性活動
    6. 孩童需要有人聽他們的問題
    7. 孩童需要有追憶逝者的方法
 
八、遇到孩童悲傷該怎麼辦
    孩童悲傷與大人相同,個體差異大,且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沒有一定的時間過程,但都需要時間去調適與抒發。只要沒有超過一年以上,且生活功能受到影響,都在正常範圍。若認為需要找尋專業人員的協助,可參考相關資源連結。
彰化縣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預約專線:04-7127839
 
九、如何跟孩童一起面對悲傷
      有些童書可以讓家長與孩童一同閱讀,一起面對悲傷。
    以下有些參考書目提供給您:
      雲上的阿里                                            出版社:親子天下
      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出版社:大好書展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出版社:三采
      好好哭吧                                             出版社:大穎文化
      笑一笑嘛,小老鼠!                                  出版社:小天下

Back

2021/04/30

孩童如何面對悲傷及死亡

  • 瀏覽人次 :14410
  • (04)7238595轉2691,2681
  • 50046彰化市中華路176號6F安寧緩和療護科
  • 維護單位 : 安寧緩和療護科

2018 © 本網站內容為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