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r Health

親切 熱心 專業 安全 舒適

家庭醫學科

何謂衰弱症 
在家庭醫學科的門診,常常遇到老人家抱怨全身無力、越來越走不動,或是沒有活力,但病人大多數把這種疲憊感和虛弱現象當成正常的老化而置之不理,或雖然已經覺得身體很不對勁,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求助無門。 
「衰弱」聽起來很抽象,即使聽到醫師提出此病症,卻還是不了解其中的含意。目前大多認為衰弱症(frailty)是一個臨床表徵,代表病人處於一個失衡的健康狀態,如果遭受外界壓力,就難以維持身體的恆定,進而導致後續的失能[1]。許多國內外文獻都指出,處在衰弱狀態的老人,日常活動功能和認知功能退化較快、容易跌倒、住院率和死亡率也較高[2、3]。台灣2010年的統計資料則顯示,患有衰弱症的國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心血管疾病、肺臟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和癌症[1]。由此可知,衰弱症是老人功能退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於老人的生活功能和生活品質也是巨大的威脅。 

如何早期篩檢衰弱症 
Fried學者在2001年提出衰弱症的主要5項臨床指標(Fried frailty phenotype),並以此為依據來定義衰弱症[4]。這些臨床指標包含了非刻意的體重減輕、自述疲憊感、肌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以及低身體活動量,如表一所示。若以上5項指標之中,符合0項為健康(robust),符合1~2項者歸為衰弱前期(pre-frailty),而符合3項以上就認定為衰弱症(frailty)。目前的研究大多依據此評估工具來界定衰弱症,是目前最常用的篩檢方式。上述的每一項臨床表徵都會造成身體的功能下降,彼此更會互相影響而造成惡性循環,唯有早期辨識衰弱的表徵,並且早期診斷造成衰弱的原因,提早介入,才有機會讓病人的功能回復,避免後續的失能和衍生的疾病。 

(1) 非刻意的明顯體重減輕 過去一年內體重減輕>5公斤
(2) 自述疲憊感 一週超過3天以上覺得疲倦或提不起勁
(3) 肌力下降 握力測試落在研究族群最低之20%、男性<26公斤、女性<18公斤
(4) 行走速度變慢 行走速度落在研究族群最低之20%或<0.8公尺/秒
(5) 低身體活動量 身體活動量落在研究族群最低之20%、男性<383卡/週、女性<270卡/週

 
及早介入衰弱症 
老化就一定會造成衰弱嗎?其實衰弱並不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不是每個老人都一定會罹患衰弱症,被診斷衰弱症的病人也都仍有功能回復的機會。目前雖然病生理機轉還不明確,不過大多認為是身體、心理、社會的多重因素共同造成衰弱症,老化和疾病因素雖然會造成衰弱症,不過其他因素例如營養的失調、活動度不足,甚至情緒和社交因素等都有影響[5]。 
衰弱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來討論: 
1. 針對潛在可治療的病因來介入:包括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癌症、感染、失智症、憂鬱症、疼痛、營養不良等,加強現有疾病的控制之外,也簡化不必要的用藥。 
2. 定期疫苗注射,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可能的併發症。 
3. 充足的營養攝取:飲食中必須確保足夠的熱量以及六大類食物的均衡攝取,尤其要注重高品質蛋白質、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 
4. 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僅改善身體的功能也有助於情緒的穩定,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運動: 
(1) 有氧運動:例如慢跑、快走、爬山、游泳,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並強化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控制。 
(2) 阻力運動:例如重量訓練或彈力帶運動,可以改善肌耐力,增加關節穩定度,預防肌肉萎縮、增加骨質密度、使步態穩定,減少跌倒的發生率。 
(3) 柔軟度運動:例如拉筋運動,加強肌肉伸展和維持關節活動度,改善肌肉疼痛。 
(4) 其他:例如太極拳可以增加平衡感,減少跌倒。 
5. 改善情緒,維持正向的心理狀態,若有疑似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科疾病應盡早就診給予適當治療。 
6. 加強社會的支持,親友的陪伴。 

結語 
隨著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和失能人口急遽上升,長期照顧的議題備受重視。但在發展長期照護政策來照顧失能老人的同時,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減少老人失能的時間,而不是等到老人臥床、日常生活無法自理時才介入,這也是目前醫療正在努力的方向。衰弱症是老年人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之一,如果能夠早期偵測衰弱症,藉由飲食、運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就能及早預防失能,減少年老時臥床的時間,期待未來老人不只要活得長壽,更要活得健康有品質!

貼心小叮嚀:如果您發現自己有以下情況,例如疲倦、提不起精神、食慾變差、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出門次數變少、走不動、活動力變差、容易跌倒、記憶力變差、心情變差、或是生活功能變差需他人協助等狀況,表示可能已經有衰弱症的警訊了!如果您發現自己或家人有上述的危險訊號,甚至已經符合衰弱症的診斷標準,歡迎至本院家庭醫學科或老人醫學科門診諮詢,及早發現,及早防治衰弱症! 

                                                                                                                文 謝宜軒醫師 /家庭醫學科 研究醫師

參考資料 
1. 吳雅汝、周怡君、詹鼎正。肌少症與衰弱症。內科學誌;2014:25:131-136 
2. 呂貝蕾、張淑玲、陳晶瑩、吳治勳、張靜怡、陳慶餘。門診慢性病老人衰弱症之分析。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2010;5(1):36-49。 
3. 吳風鈴、陳慶餘、許志成、謝博生。以衰弱症為導向的老人三段五級預防。台灣醫界;2013,Volume 56,No.9 
4. Fried LP, Tangen CM, Walston J, et al: Frailty in older adults: Evidence for a phenotype. J Gerontol 2001; 56: M146-M156. 
5.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資訊 

Back

2019/07/18

衰弱症的早期篩檢與介入

  • 瀏覽人次 :23312
  • 04-7238595轉3267
  • 彰化市南校街135號2樓
  • 維護單位 : 家庭醫學科

2018 © 本網站內容為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