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支持器官捐贈

用愛心接力 讓生命延續

2016.12.15

「一流的醫生在台北,二流的醫生才到中南部?」【轉載良醫健康網】

「一流的醫生在台北,二流的醫生才到中南部?」
一個連病歷都寫不好的菜鳥醫師,如何扭轉醫療劣勢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良醫健康網  #護理團隊寫英文論文發表專業見解

醫界長年流傳著一種說法,「一流的醫生在台北,二流的醫生才到中南部。」彰基過去也曾經面臨同樣困境,許多醫生都不願意到中部來,「沒有人要來,就自己培養。」在現任院長郭守仁識才留才的努力下,彰基醫療專業領域也有不少表現。

彰基有個知名的換肝團隊,在健保署最新公布的換肝存活率中名列全國前三名,僅次於換肝之父陳肇隆所帶領的高雄長庚團隊與台北的台大醫院,而彰基這個團隊的建立,甚至對外科部實力的增強,都和一位病歷被退的菜鳥醫生有關。

主管彰基外科部的現任副院長陳堯俐,也是彰基肝臟移植團隊的負責人,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他,退伍後就進了彰基當住院醫生,但會選擇外科,卻是無心插柳。

早年,耳鼻喉科和眼科是醫科生的第一志願,因為工作相對輕鬆壓力少,陳堯俐那一屆的同學就有四分之一的人選擇耳鼻喉科或眼科,而他到了彰基卻因為成績不好沒能擠進耳鼻喉科,原本打算先在外科蹲一年,隔年再捲土重來,沒想到還是未能如願進入耳鼻喉科。

陳堯俐從此就「認命」待在外科,選了當時彰基還沒有成立的胸腔外科,因為彰基沒有這一科,他便向院方申請到某家大醫院的胸腔外科受訓兩年。

換肝名醫曾是病歷被退的菜鳥醫生
如今的大醫生陳堯俐遙想當年,講話大剌剌的他毫不諱言,當時才去那家醫院四個月就打道回府,因為連病歷都寫不好而被「退貨」,在受訓期間更讓他有種自己像是來自落後地區、被看扁的感覺,所以他決定摸摸鼻子回到彰基。沒想到,更慘的是,院方要求陳堯俐賠償四個月不在醫院的三倍薪水,足足要一百萬元。

功夫沒學成還要賠上一大筆錢,陳堯俐一氣之下,決定不幹了,打算回嘉義老家開診所,當個小鎮醫生安穩度日。陳堯俐向當時的外科主任郭守仁請辭,郭守仁卻格外識才慰留,努力協調人事單位降低賠償金額到三十萬元左右。在長官誠懇慰留下,留在彰基的陳堯俐反而闖出另外一番天地。

決定留下來後,陳堯俐改選肝臟手術,後來又提升至肝臟移植領域。在外科手術中,肝臟移植手術是最困難的一種,因為肝臟富含血管,構造複雜,開刀時容易出血,一旦出血量過大,病人就會面臨生命危險。醫界也有一說,肝臟移植手術估計得累積千次經驗才能出師,也就是說,醫生得要累積到相當的經驗值,才有辦法解決手術時發生的各種臨場狀況。因為手術難度很高,因此活體換肝是健保給付最高的項目。

當時彰基的肝臟手術案例尚少,也沒有師傅可以傳承經驗,陳堯俐就自己想辦法學習,不僅去國外參加肝膽醫學研討會,觀摩國外厲害刀手的手術錄影帶,邊看邊學,還赴法國器官移植先驅波爾.布魯斯醫院(Paul Brousse Hospital)接受器官移植訓練,也到高雄長庚醫院,向國內換肝權威陳肇隆醫師團隊取經,回到醫院就找機會練刀,慢慢摸索,最後才進手術室實際操刀。在陳堯俐的努力下,花了幾年時間,彰基便被衛福部認可為合格「肝移植訓練中心」,目前擁有四位肝移植證照的醫師。

手術台上生死攸關,可不是醫生的個人秀,除了醫生的刀要練得純熟,團隊合作也是成功的重要關鍵。肝臟移植難度高,需要很強的麻醉團隊配合,但是彰基處於偏鄉,人才不足,無法每次都有最優秀的麻醉團隊配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堯俐轉而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讓自己的手術流程變得靈活好適應不同的麻醉師。

陳堯俐的想法是,改變別人來配合自己比較困難,但慢慢改變自己去配合別人比較容易。為了訓練自己和不同團隊都能合作,陳堯俐的刀越練越快,目前彰基活體換肝的手術時間是全台灣最快,一台手術大約五、六個小時就能完成,只花別家醫院一半的時間,不僅增加開刀房使用率,而且開完刀的當下,病人就能拔管(代表手術很成功)。

手術時間越短,相對可降低病人的負擔與危險性;對醫療團隊而言,工作時間縮短,團隊不會太累,醫護人員便得以保持元氣,也就比較不會求去,造成團隊人事不穩定,這也是陳堯俐練刀的額外收穫。

因為自學加上彰基環境不比大醫院,適應力要強,也讓陳堯俐即使受邀赴不同醫院動手術,仍然遊刃有餘。陳堯俐笑稱自己是「士林夜市練出來的快刀手」,這個稱號與他曾經幫某家醫院建立肝臟移植團隊有關。

陳堯俐曾應邀到某醫院幫忙,成功開刀完成手術,後來這家醫院又找來國內外知名的肝臟移植團隊助陣,希望建立這個領域的權威地位,沒想到,兩位名醫的手術都失敗了。

對此,陳堯俐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因為名醫都習慣「五星級飯店」,擁有最好的設備、環境和團隊,一切都是頂級配備,所以當名醫來到平民版的「夜市」,手術條件不如大醫院時,就會水土不服無法適應而失敗。「所以,夜市操練出來的快刀手,能適應任何艱困環境。」他說。

因應移植數目大幅成長,彰基已成立移植病房,與其他病人分隔,避免交互感染。在這農業縣市的草地醫院,能成功建置移植病房,實屬難得。

護理團隊寫英文論文發表專業見解
越是困難的手術,越需要強大團隊的支持;肝臟移植手術存活率高低,不只是主刀醫生醫技精準、麻醉團隊夠強就好,病人開完刀後的術後照護,也是關鍵,尤其每次開完刀後,陳堯俐連同四個主治醫師都要休息睡覺,這時候就要仰賴護理團隊接手照顧病人。

陳堯俐自是相當重視自己的護理團隊,只是如何讓每天照顧病人、做相同工作的團隊更有成就感?他想到了一個方法。陳堯俐開始鼓勵護理團隊撰寫英文的論文報告,因為護理人員站在與病人接觸服務的第一線,每天都在照顧這類病人,不僅經驗豐富,也一定有不同的觀察。在陳堯俐的鼓勵下,這些論文一篇、兩篇陸續發表在英文期刊後,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便開始不一樣了,看到病人的一切狀況,會感到有興趣、有熱情,會想找資料做研究。或許這些報告讀者有限,其影響也不會大到改變世界,但是當護理人員開始投稿寫論文後,就改變了工作態度。

像是就有護士注意到,做完移植手術的病人,有些又開始吃檳榔,這樣會造成什麼影響與結果?於是,護士就去比較有吃和沒吃檳榔的病人在手術後藥物濃度的變化,這樣的觀察都讓臨床上的每件事變得有趣、有意義。

靠著與彰基移植研究室合作,如今,護理團隊已經發表過七、八篇英文報告、十幾篇中文報告,都刊登在醫學期刊上。陳堯俐除了自己技術精益求精,也鼓勵護理團隊共同成長,現在護理團隊都笑說偏愛挑戰英文報告,這種成就感讓他們對臨床更用心,還進而產生「鯰魚效應」,刺激其他同事、醫生不斷進步,讓肝臟移植團隊越發堅強。

五百萬醫療糾紛,醫院埋單
外科是醫療的火車頭,外科強,醫院的實力就強。陳堯俐43歲就當上副院長,至今已有9年,他帶領的外科部門一向採用菁英管理方式,全力扶植能力好的醫生,不管是需要採購的儀器、出國進修、薪資或團隊,都會協助完成,一路栽培;而外科部的大老也不少,陳堯俐必須做得多、做得好,才能讓大老們服氣。

如今,彰基的病例組合指標值(Case Mix Index,簡稱CMI值)從全國第十一名,提高到第九名,這數值代表外科的能力,數值越高排名也越前面。近年來,彰基的CMI數值日益上升,因為彰基是醫學中心,有能力承擔急症、重症、難症的病人,讓CMI值不斷成長,也代表彰基的外科技術一直在進步。

除了菁英管理之外,陳堯俐管理外科還重視兩件事,以增強醫生向心力。第一是薪水要好,他當上副院長以後,努力幫醫生爭取薪資,讓薪資透明化,醫生會知道做多少工作,薪水就會有多少;第二是處理好醫療糾紛。在彰基設有一個醫糾小組,萬一發生醫糾就會馬上啟動,該花錢就花錢,和媒體溝通、和政府單位溝通,都有專人處理,目的就是不要讓問題蔓延,以免最後鬧上法院打官司。

陳堯俐最記憶猶新的是有一起糾紛,家屬要求賠償五百多萬元,讓他大傷腦筋。有一次他在廁所遇到院長郭守仁,主動談起這件事,沒想到,郭守仁當場很阿沙力(台語:乾脆、果斷)地回答:「不然醫院賺錢要幹嘛,就是要賠這個啊!」

一般這類的醫療糾紛一定會告上法院,院方通常要求醫生自己負責,但醫糾一旦走上訴訟一途,不僅醫生痛苦,更可能因此毀掉醫生的未來。郭守仁認為,站在人道立場,應該要體諒家屬的心情,該賠就要賠,五百萬元醫糾就由醫院負擔。

管理外科除了要處理醫糾事件外,當外科醫生實力越來越好,也經常面臨被其他醫院挖角的情況。如果有部門醫生要離職,陳堯俐會馬上了解這位醫生目前的薪資,是否因為待遇不好有「冤情」要離開,如果不是被虧待,而是被高薪挖角,他也會祝福這位醫生,因為根據彰基政策,不可能破壞行情為求去醫生加碼薪水。

彰基是雲彰投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這三縣人口加總有一、兩百萬人,以前「急、重、難」的病人從彰基轉院出去的很多,但近幾年來,因為外科能力增強,轉出去的病人一百位裡不到十位,讓彰基區域醫療重鎮的地位越來越穩固。

其他訊息

  • 04-7238595#3691
  • 500彰化市南校街135號

2018 © 本網站內容為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瀏覽人次 20491
  • 維護單位 :器官捐贈移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