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官網

A Team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Care

醫學人文教育中心

全人敘事醫學反思文章分享

返回上頁

醫師及醫事職類之全人敘事反思短文分享2023.09.29

生與死的交界

PGY2 蕭瑭安

    在到安寧病房學習前對於安寧病房的印象就只有醫學相關的疼痛控制或是症狀藥物調整,在急性病房時對於安寧緩和療護也只有在會診時有薄弱的接觸到而已。實際到安寧病房親自照顧病人後,才了解背後有更多心靈層面的支持與多團隊的共同照護。一開始跟上個月的醫師交班後,如同在一般病房,在電腦螢幕前先透過密密麻麻的數據與曲線了解病人病情狀況與目前的醫療問題,來到病床旁替被病痛折磨許久的病人做理學檢查或以問診方式關心著目前用藥是否足夠讓他們維持可以接受的生活品質,一心想著能夠在藥物上做甚麼調整或甚至是再多做檢查,但這樣過度積極的思考途徑讓一開始還未熟悉病房的我感到有些無力。

    透過跟著主治醫師查房的家常對話或是只是耐心靜靜地握著手聆聽他們過去人生精彩歷程與家人好友之間的恩怨情仇,我發現這些才是對於病患與家屬最為在乎與珍惜的一塊,我們只是借助醫學與藥物的力量讓病患的人生最後一哩路能夠平順舒適,而在這段路程中,生活的本質仍是圍繞著與他人之間的情感與平凡的日常生活瑣事。

儘管這些在無病痛的我們眼中看似只是些芝麻綠豆大的事情,但對於以看到生命終點告示牌的病人們,這些卻彌足珍貴。逐漸熟悉這樣緩慢祥和的步調後,我試著朝著安寧的宗旨目標努力,將每次關心病人的重點放在生活品質是否有因疼痛受影響或是睡眠狀況如何等等問題,藉由肯定與柔和的語氣以及適時的肢體接觸試著給予病患與家屬有別於醫療上的心理支持與慰藉。

    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人生的盡頭,看見深不見底的懸崖竟就是甚麼樣的感受? 大概只有真的遇上了才能體會也才最能同理在病床上病患的處境。在臨床工作久了,或許對於病人離世感到麻痺,但如果今天是至親或甚至是自己,我想應該沒有人是不害怕死亡的,能夠坦然面對的人也許只是含帶著滿滿的無奈表現出來的堅強,或經過一段漫長的心理準備但在無人看見的渺小陰影下充斥著恐懼。

但同時,面對種種維生醫療儀器的侵入與全身像被爬滿蛇般的管子圍繞時,肉體的痛苦隨之而來的加劇,生與死的拉扯變成病患與家屬之間最困難的決定。這樣的矛盾在安寧病房中成了沒那麼尖銳的議題,生命終點站不再只是充滿遺憾的等待與掙扎悔恨,取而代之的是病人更加平順的呼吸、不再眉頭深鎖的被痛苦禁錮,是家屬更平和與溫暖的四道,在彼此僅有的倒數計時中,袒露出內心最柔軟的一面並好好的將漫漫人生中的快樂、悲傷、美好、愧疚予以至親,讓病患不帶遺憾且帶著滿滿的愛,堅定並詳和的走向另外一個世界。

      電影可可夜總會中提到,死亡只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只要心中一直都有至親的存在,他就永遠都在。而生而在世的我們,或許也只是帶著靈魂來到世上並借用這個軀殼,這個軀殼用到一定的年限後,我們終將回到天上。或許自己在真正面對到了還是會經歷掙扎的階段,但在安寧病房看見最平靜的善終後更能了解病人所處的苦難與安寧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