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官網

A Team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Care

醫學人文教育中心

全人敘事醫學反思文章分享

返回上頁

醫師及醫事職類之全人敘事反思短文分享2023.09.28

好好說再見

加護病房護理師 賴玠文?

  隨著疫情趨緩,相關政策逐漸解封,政府也正式將COVID-19降級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單位內因身為專責病房而建造的木板隔板也皆已拆除,回首過去兩年半的日子,對著鏡子穿脫隔離裝備成為日常,隔著起霧的面罩、戴著三層手套觸摸不到病人血管的狀態下抽血、打針仍希望一針即上,而歷歷在目的則是在隔離病房內看著一條條珍貴的生命逐漸消逝的那些時刻。

  猶記得那天,頂著捲頭髮、戴著粉紅色串珠十字架項鍊的奶奶告訴我她想吃餅乾,她邊拆封餅乾邊笑瞇著眼睛說:「謝謝你們!你們足辛苦!」

  「是位可愛的奶奶啊!」我心裡這麼想。隔兩天,同事告訴我奶奶吐了,也拒絕進食,醫療端按時使用止吐的藥物;女兒帶來魚湯;奶奶說想吃蒸蛋,我們去超商買給她;透過家人視訊的鼓勵,奶奶終於願意進食,卻也又反胃的再次嘔吐,照顧她的幾天內看著她慢慢地從談笑風生、自己翻身、咳出痰液,逐漸變得虛弱、蒼白。那日午後,從對外窗看出去,天空清澈明朗、陽光刺眼,在病室內我使用公務機讓家人與她視訊,家人對著她道謝、道愛、也道歉,最終道別「謝謝您這輩子撫養我們長大,下輩子我還要當您兒子,我實在足愛您。」「這世人如果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請您原諒。」「我們等您回家。」大家告訴她「我們很愛您。」可能因為病況,也可能因為嗎啡的作用,奶奶昏沉地早已無法回應,舉著手機的我,看著親人強忍悲痛微笑道別及祝福,再看著閉著雙眼面目慈祥的她,也不禁紅了眼眶。

  在奶奶與她的家人身上我見到了所謂善終,家人尊重奶奶意識清醒時的所有決定,不放鼻胃管、不插管,一切順其自然。準備下班出病室前我掛了包糖水點滴,看著生理監視器面板上越來越低的血氧濃度,我拿了紙巾擦了奶奶的眼角,將被子輕輕蓋好,看著她胸前的十字架,我告訴她:「天主保佑您,會沒事的。」

  每天精神奕奕跟我打招呼的爺爺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確定有肺栓塞的情況,每日使用抗凝血劑治療,一如往常,爺爺在午睡後與從幼兒園下課返家的孫子視訊,從螢幕那端傳來稚嫩的童音:「阿公!趕快回家!你要載我去上學!」爺爺笑著回應:「好。」因為病況進展,爺爺的呼吸速率逐漸變得淺快,住院這幾天,爺爺多次表達他不想插管,家屬雖然尊重他的決定,但也希望除了插管以外我們能盡力救治,爺爺說:「活到這把年紀了,我不想那麼痛苦,順其自然就好。」

  隔天早上進到單位看著空蕩蕩的病室,我詢問夜班的同事「爺爺去哪了?」原是天有不測風雲,昨日夜裡,爺爺突然胸痛、呼吸困難,在醫師詢問之下,爺爺撤除了原本早已自行簽署的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同意所有積極治療,但醫療總有極限,即便當晚團隊拚盡全力、竭盡所能,卻也抓不住這條急遽逝去的生命。聽聞此事後,我想起前日下午他與孫子視訊的畫面,長嘆了一口氣,事發來的太突然,想必那晚是他的親人最難熬的夜,沒能好好說再見的那天。

  因為相關規定,確診病人在往生後24小時內必須火化,我們設想過無數次與親人道別的場景及方式,卻也沒想到普通的一句問候、簡單一起吃的一頓飯,可能都是最後一次的相聚。沒能好好說再見的那些時候,有些人終其一生會帶著強烈的遺憾感,身為醫護人員,我們如何盡最大的可能協助家屬將這些遺憾降至最低,是必修的課題。

  疫情已過去,日子照常,我們繼續過著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每一天,能做到的只是好好珍惜與自己所愛之人相處的每一刻,或許在未來離別時仍舊會捨不得,但已沒有遺憾,無論最終散場的方式為何,我們也在心底與他們好好地說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