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官網

A Team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Care

醫學人文教育中心

全人敘事醫學反思文章分享

返回上頁

醫師及醫事職類之全人敘事反思短文分享2023.07.27

早療之路,你相遇

復健醫學部 語言治療師 卓嘉儀

    任何事物和事情的發展總離不開拋物線這個線性發展,在生活中也是,當從頂點或至高點滑落,其實都不需要太久的時間,無論是在面對自身相關的事情,或是其他皆是;我想,在面臨自己的孩子從醫生口中得到語言發展遲緩這樣的診斷,是很多家長第一時間都無法接受的,從小孩出生的喜悅,到成長過程中滿心期待孩子健康平安以及一路陪伴的快樂,這些歡喜卻在經過診斷之後如同拋物線一般直直降落至深淵,得到如同夢魘般的噩耗,開始出現「為甚麼會發生在我的小孩身上?」、「是不是我陪伴的不夠多」?、「是不是我不會教小孩?」…等等,諸如此類的自責與懊悔都會出現在家長的心中,此時我們語言治療師能做的除了給予專業的治療與建議之外,其實當下的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遇到這樣充滿挫折的家長,我最常在治療室說出的話是:「媽媽我相信你在家中已經很認真陪伴孩子了,陪他玩、陪他說話、和他一起看繪本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很好的事情,您也已經盡力了,只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一樣,有人快就會有人慢,而且您就是因為很擔心才帶來醫院的,您已經做得很好了,其餘的交給專業就可以了。」

 

    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期待及祝福中幸福的誕生,也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平安的長大,對於孩子未來總是充滿想像與期待,但同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陪伴及成長的快樂之外,同時也須關注孩子的各項發展指標,包含:語言理解與表達、動作平衡、認知學習、心智及社會心理等,每個項目都至關重要,只要有其中一種以上發展速度落後於同齡,就會被醫生診斷為發展遲緩,其中,語言發展遲緩和一般疾病不同的是,不一定有外觀或體型上顯著的差異,使得更容易被大眾所忽略而輕忽,因此每項成長指標都顯得格外重要。

 

    來醫院上早療課程的小孩和家長形形色色,但其實都可以感受到每位帶來上課家長的用心,印象深刻的是有位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家長,即使孩子每次來上課時皆因為其緘默的關係從不在課堂上開口說話,家長仍堅持不懈的來上課,甚至是將我在課堂上當作教案的教具複製一份,自己回家做一份一模一樣的,認真學習我的治療方式進而在家中來教導孩子,又或是例如今天的治療課程主題為「去超市買東西」,上課時會以共讀繪本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超市會有甚麼東西,讓孩子去命名基本的蔬果名稱,同時讓孩子了解買東西的過程及環境,下課之後這位媽媽就會直接帶著孩子去超市實踐一次,將剛剛上課的東西馬上複習一遍,顯而易見的,由於有早療課程的介入,同時這位孩子媽媽非常用心的為孩子課後複習,即使孩子在課堂上從不開口,但都可以感受到孩子有在學習,並且從學習中獲得不少的進步,語言從來都不僅僅只有說或表達,理解、手勢動作、臉部表情等等,也都是語言能力的範圍,即使只有一點點的進步,也就足夠撐起家長和治療師的信心及希望。

 

    生活或許殘暴、或許無情,但只要有太陽升起,那光就能驅逐黑暗,趕走寒冷,願透過早療的介入和孩子一點點的進步,都能成為在早療路上努力的家長的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