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官網

A Team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Care

醫學人文教育中心

全人敘事醫學反思文章分享

返回上頁

醫師及醫事職類之全人敘事反思短文分享2022.06.28

安寧病房心情小故事

臨終前的四道,道愛、道謝、道歉、道別

 一般醫學醫師  黃柏霖 

   踏進616病房,熟悉的臉孔再度映入眼簾。躺在病床上的爺爺嘴巴一開一合的用力呼吸著,旁邊陪伴的是女兒。回想同年的二月,當時的我在一般內科,爺爺因為肺炎入院,一住就是一個月,當時的爺爺很硬朗,每天都還能跟我打招呼,告訴我每天狀況如何。

   「醫師你好!」家屬親切的跟我打招呼。

   「你好!我是住院醫師,二月的時候我有照顧過爺爺,那時候有跟你們開過家庭會議。」我對家屬熱情的回應。

   「我想起來了,醫師我跟你說,他後來出院後……」家屬彷彿在大海裡看到了漂浮的枯木,開始滔滔不絕地告訴我這幾個月爺爺的病情。

    爺爺是個97歲的退役老兵,以前跟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這幾年因為腸胃道出血、泌尿道感染和肺炎常常進出醫院。在一般內科出院之後,爺爺還是因為上述幾個問題再度入院。這次因為肺炎惡化,家屬不希望爺爺這麼高齡還要插管,希望能夠讓他接受安寧緩和照顧。

    「昨天爺爺睡得還好嗎?有沒有甚麼不舒服?」我詢問家屬。

    「還可以,不太會喘也沒有喊痛」家屬回答。

    「那他現在這個情況,有沒有甚麼需要幫忙或完成的呢?」我輕聲地看向家屬。在她回答前,我已經看出了她的答案。顫抖的嘴唇還有微紅的雙眼,我們都能感受到她的捨不得。

    「爸爸他從年輕辛苦到現在了,即使再不舒服,但是以他不服輸的個性都不會告訴我們,他現在安穩的一直在睡覺,不會喊痛就好了。」她說。

    「好,我知道了……你們把爺爺照顧得很好喔!爺爺非常長壽呢!」

     「爸爸他真的很厲害,一個人把我們幾個兄弟姊妹拉拔長大的,他自己也交代他這輩子活得很精采,沒有甚麼遺憾,不要再插管救他了。」她繼續說到。

    「雖然我們幾個兄弟姊妹有的還是放不下,畢竟是自己的爸爸,不知道肺炎能不能因為插管後再度康復,但是討論後我們決定要尊重爸爸的意願。」聽完這番話我在安慰一下家屬後,默默的退出病房。

    接觸臨終病人一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人與人之間太多的情感、羈絆,病人身體極端不適,心靈層面還要面對即將死亡的事實,家屬則可能有不捨、以及面對這段過程的煎熬。在安寧病房,醫師能做的是使用藥物盡量減緩病人的痛苦,還要有技巧的和家屬或病人本人告知壞消息。每過一次查房,病人就是向死亡更靠近一天。身為住院醫師,雖然要很努力面對、接受與放下每個過程,有時候還是太困難了一點。

    像是這名個案,在二月的時候依然活力充沛,每天都可以在病房大聲唱歌看電視,我依然記得每天早上8點打開他的房門時,他用中氣十足的聲音跟我說醫師早,依然記得他故意把鼻胃管拔掉跟我說他不想放,依然記得他每天都要問一次他何時可以出院。然而以上的種種對於他現在來說,已經不可能了。

        隔了一天再度踏入病房,爺爺的兒子也來了,自我介紹完後他也回想起二月時候我們的那場互動。他眼帶淚光的看著病榻上的父親,告訴我他的脾氣,以及他們每個家屬都能夠放下心中的那個不捨,看著他在床上安詳的沉睡,他覺得這樣對他來說是值得的。

   出了病房,內心小小的感嘆與感動。嘆的是人的壽命終將有個終點,只是轉折點的發生往往就是那麼突然,如果再往前看到他的時候,並不會覺得他的終點會在半年內發生。感動的是爺爺一生辛勞,為了家庭和事業,奉獻了國家,拉拔了孩子,在這生命的盡頭,每個孩子都思思念念自己的爸爸,縱使有所不捨,但是都尊重他的意願,沒有給予過多的不舒服。

    人在臨終的時候有四個道要做,道愛、道謝、道歉、道別。在這段過程,我們又能如何協助病人在身心靈都保有平安喜樂?這是我在以後想要多學習,也可以用在其他病人身上的。

    在這次的病人還有家屬身上,我看到了親人之間的愛,我體會到了孩子感謝爸爸的養育之恩,他們最後要如何道別?我還不懂,但是衷心的希望,病人可以如願的,沒有痛苦地沉睡。而我,即使離開安寧病房,病人安詳得面容,家屬臉上的淚,語帶驕傲的神情,也會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