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官網

A Team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Care

醫學人文教育中心

偏鄉或原住民鄉醫學營活動

返回上頁

2018-01-27(六) 達觀部落學生醫學營2018.02.04

        達觀、士林部落為台中市和平鄉、苗栗縣泰安泰雅族部落,2011年彰基醫學人文教育中心與院牧部曾在此舉辦原住民鄉部落學生醫學營,參加學生已小學畢業。教會是部落活動的中心,此(第13)次彰基達觀部落學生醫學營營會地點仍選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達觀教會,目的以啟發部落學生對醫學知識的興趣,感受醫學知識之可近性,盼有助其對健康的關心與擴展未來發展層面,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化照顧自己的親人。得到達觀教會高清源牧師與羅長老等及士林教會以撒牧師支持,在報名、場地、人力、節目、午餐準備等大力協助。

        以撒牧師帶唱詩歌,高牧師勉勵開始。楊醫師及陳老師夫婦帶唱營會隊歌”Yes Yes No No,No, 蕃茄叫作 tomato ”營會由活潑氣氛開始。總計24位醫師、3位中山醫七2位醫六學係實習醫師與1位PGY1、家人志工20人、院牧部陳清發牧師等53位參與協助營會,彰基計74人(含小孩21人)參與活動。中國醫大中醫系羅主任全家專程前來參與,其中PGY王醫師與醫七許醫師是第二次參與。

        營會課程設計以生動有趣、具啟發性之醫學知識及實際動手作(DIY)為原則,包括8項DIY單元(各25分鐘): (1) 微生物觀察(顯微鏡觀察水中原生動物眼虫、盤星藻、空星藻、柵藻等並繪圖,由低倍逐次到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菌格蘭氏陽性細菌抹片,觀察細菌培養及抗生素抗藥試驗、正確乾洗手); (2) 醫學影像(以電腦顯示斷層影像成形應用、都卜勒掃瞄儀偵測脈搏使用,此外還有心電圖檢查); (3) 眼睛(構造、視力、視覺與錯覺原理與體會) ; (4) 心肺甦醒術(包括大小安妮)與自動電擊器介紹練習; (5) 中醫(認識中醫、中草藥、中醫針灸體驗); (6) 血液(認識血液功能與血液疾病、血液抹片製作、顯微鏡觀察抹片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尋找血液抹片中的瘧原虫、動手作ABO及Rh血型撿驗); (7) 縫合(持針器使用、人工皮膚縫合); (8) 反射與(反射槌使用、學習身體膝及瞳孔光反射); (9) 聽診器(聽診器使用、試聽心跳聲、呼吸聲及腸蠕動聲、與量血壓)。

        意外的一場寒流使國外來的變形虫凍死,代以培養液培養取自興大中興湖的池水的各種綠藻及原生生物眼虫效果也很好; 除了10台顯微鏡外,10組縫合持針器、縫合用人工皮與縫合針線等器材,還有血型撿驗使用合成血液及血清;假人安妮與小安妮、自動電擊器AED、手提超音波、都卜勒脈搏儀;心電圖儀、細菌培養皿與抹片、血液抹片、瘧原虫血液抹片、眼球模型、視覺錯覺教材、聽診器、反射槌、血壓計等兩車器材。營會前一天,五位醫師及家人志工即先行準備好場地與顯微鏡等教學器材。

        合班課程單元(各20分鐘):照顧親人與鄰居的家庭醫師,由家醫科林主任介紹部落山區最須要的家庭醫師。認識性別(尊重與保護),由家醫科黃師介紹男女性別發育、性別尊重及保護自己。營會最後一堂合班課程(醫療典範-蘭醫師的故事) 由楊醫師生動有趣介紹彰基蘭醫師家族一生為台灣的故事,配合動畫以「功課好,身體好,愛美愛藝術及愛人」鼓勵學生立志用自己的語言、文化照顧自己的親人。

        晚上營會會後會彰基研究部主任陳明醫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遺傳學碩士、台大生命科學院動物學研究所博士、衛生署遺傳諮詢中心主持人)分享以,不同角度看進化論。

        此次營會及活動由院牧部及醫學人文中心主辦,楊醫師負責活動規畫,營會須感謝承參與醫師志工分工合作。劉青山副院長雖因公物繁忙未能成行仍心繫營會。感謝臨床技能中心借用持針器、人工皮及縫合針線等,與員基急診部的安妮、小安妮及AED、院牧部的協助食與行、核醫科張小姐連絡。彰基院長同意彰基21世紀基金會支持活動經費,志工出力又捐款。特別感謝長期捐助支持醫學營營會的核醫藥局新吉美碩公司5萬元活動經費。

        學生功課領先是必要的,自上次營會開始為鼓勵學生努力,捐款提供參加學生獎學金 。最近並計劃對參加過且有潛力的學生`加強中小學等學科能力的可行方案。歡迎關心的人士及原住民中區會、教會連繫。

        幾年來在彰基實習的醫學生大力協助醫學營活動(尤其是中山醫大學生及畢業生)。這種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 為實習醫學生在彰基醫學人文課程的延續,是彰基的特色教學。國外醫學教育研究顯示參與服務學習的醫學生,將來會選擇基礎醫療的比例較多且參與志工活動比例增加,寄望這些醫學生也是。

        彰基山地原住民部落醫學營自2011年舉辦13次,計有244人次醫師及136多人次見實習醫師及彰基150位志工計530人次參與,帶給約500位原住民學童一些啟發。再次感謝這次百忙中參與工作的夥伴。

回饋與感想

 ktyang

有一天失憶時,醫學營應是最後忘掉之一。

啟發興趣但功課不佳也沒用。許多方法可鼓勵他們:部落學生成績優良獎學金、舉辦原住民醫師醫療奉獻典範及其他醫學營等、與相關學校社團、補習單位等合作以提供中學以上且品學優良者課業加強及升學輔導、醫學系入學新生獎勵金、願長期原鄉服務非公費醫學系學生學費生活費無息貸款或補助、醫學系課業輔導。

一起一小步,輕輕撩起醫學面對苦難、疾病議題小小的漣漪。能力許可時多使力、捐款、募款。

 s19920528 

感謝楊醫師的邀請,這是第二次參加彰基舉辦的原住民部落的醫學營!雖然這次因為時間因素能來參與的小朋友比較少一些,但是能夠參加這個活動仍是非常感動!而這一次也面臨比較多的狀況例如變形蟲遭遇寒害死亡改用觀察藻類代替、活動場地較小顯微鏡難以擺放等意外小插曲,但是也感受到我們工作人員的彈性以及應變性!在一天的活動當中看著小朋友們觀察顯微鏡下世界的閃閃發光的眼神以及他們在禱告時潛心感謝上帝的神情,這些都讓我覺得這樣的動真的非常有意義!希望這一天能在他們心中播種下日後成為醫護人員的種子!

也很感謝楊醫師為我們醫學生的著想!不僅去年邀請有名的陳永興教授來替我們演講,今年也邀請了非常厲害的陳明教授來為我們演講一堂精彩的進化論以及他的人生經歷!這些點點滴滴都收錄在我的心中很有收穫!感謝上帝讓我們有機會能夠為人們服務,同時也有所收穫! 

 kuolanpin 

首先,我要先謝謝老師與學長學姊同學們給我這個機會可以參加這次的醫學營,機會難得;這次的醫學營中,我發現其實原住民小朋友潛力也是無限的,只是不一定有機緣與環境可以使他們發揮自己的潛力,我認為這個醫學營是個開端,能讓小朋友們有更多機會能接觸醫學,我覺得將來這些小朋友有沒有成為醫生或醫護人員都沒有關係,因為這個醫學營使他們有更廣的見識。另外我發現,國中生比較能引起共鳴,比起小學生來說,他們對醫學新知的學習熱誠比較高,感覺有些小學生只是來玩的,但那些國中生感覺是真的想學東西,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穿藍色衣服的國一男生和他穿黃色衣服的妹妹,這兩位就可以明顯和只是來玩的國小生有差別,我覺得能教到他們一些東西還蠻值得的。

我主要想說的有兩點,一是希望能有更多國中生來參加,課程上也希望能貼近國一那附近,因為我覺得若想啟發學生對醫學的興趣,國中階段會比小學來的有思維與共鳴;二是希望能有更多學生來參加,希望能盡量避開他們有活動的時間,這個醫學營是很好的活動,沒有太多學生來參加就顯得可惜了。

最後還是要再次謝謝老師與學長學姊同學們能讓這個醫學營傳承下去。

 dale brone

這次營隊我真的感觸甚多

其實很高興也很感謝楊醫師及中山醫之前的學長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可以去帶領偏鄉的孩子,給他們一個機會成長、去接觸部落外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生物科學的世界,正如我是一個受過別人機會的偏鄉孩子,所以我想我能夠更加深刻了解在偏鄉區域的不足與困乏。

記得在活動之前,在共識訓練時楊醫師說,這個活動最初的目的是希望讓他們能對醫學引起興趣,希望這一點點的火光最後可以成為照亮部落的太陽,為了偏遠地區的基礎醫療盡自己的力量。聽到這裡我真的很感動,在台灣社會與醫療的進步之下,常常讓許多大型機構有了吸金效應、大者恆大,導致城鄉差距日益增加,偏遠地區的人口、人才外流,在沒有適當資源的情況下,常常讓這些偏遠地區的孩子落後一截,形成惡性的循環。

因此,我想我們這樣去幫助這樣的孩子,為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們對世界好奇,希望他們能在這未來求學的路上不要被環境的困境打敗,不斷保持著這次在醫學營當中體會到的對世界的興奮與對知識的追求,不停地往前邁進,最後像漣漪一樣,也利用自己的力量,將所長所學傳遞回自己最初的家鄉。

2. 至於要提升部落兒童的程度,可能真的需要辦一場較長時間的課程輔導或是營隊,可以用一週一週輪替的方式交接協助的學生,實習生也可以事先設計課程,部分的進階醫療與生物知識,部分的學校課業加強合併先修的補習班模式去做課後的輔導。至於要提升部落兒童的程度,可能真的需要辦一場較長時間的課程輔導或是營隊,可以用一週一週輪替的方式交接協助的學生,實習生也可以事先設計課程,部分的進階醫療與生物知識,部分的學校課業加強合併先修的補習班模式去做課後的輔導。如果要以獎學金的形式,或許可以引導他們把目光放遠一點,例如部落的孩子如果考上醫學系後可以申請獎學金或原文書教材費等。

 Wesley 

這是第一次參與像這樣的偏鄉醫學營活動,雖然以前大一二也有辦過營隊,但內含的宗旨不一樣,這次是為了給這些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一些觀念和啟發。這趟跟著許多醫師前輩們的帶領,帶著小朋友們看顯微鏡啊、血球細胞、CPR ,覺得非常充實和快樂,雖然在難得沒值班的假日來到這裡,卻一點都不會覺得疲累。

一方面自己在這趟醫學營中也聽到陳明醫生的演講,也得到很多對求知的動力和慾望。知道以後會愈來愈忙,也希望能有機會和時間再來參與,讓自己所學專業來幫助人和回饋他們。

 附錄: 課程與分工

媒體報導


活動照片

感謝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