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官網

A Team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Care

醫學人文教育中心

偏鄉或原住民鄉醫學營活動

返回上頁

2013-01-26(六) 花蓮馬遠布農中會學生醫學營2013.01.31

        花蓮萬榮鄉馬遠為布農族為主的部落,此次部落學生醫學營活動長老教會布農中會與其馬遠教會聯合舉辦。鄰近的布農中會學生中野教會(9位)、清水教會(11位)、大馬園教會(8位)、馬遠教會(11位)、東光教會(11位)、卓樂教會 (6位)、花布教會(10位)與下馬教會(4位)計有74位學生報名參加。醫學營有21位醫師與家人志工10人計31人參與,由於最近連續交通事故,此次暫停實習醫學生參加,此外有眷屬一起參加活動,總計41人。在布農中會事務所高長老的協調聯絡下,參加醫學營的學生為單次最多。也感謝馬遠顏乾坤牧師及長執、會友協助,提供教會最適合的場地與設備與祝福。營會原訂2012-08-25舉行,因天秤颱風延期。

        醫學營第一次三天行程的活動。自彰化至花蓮萬馬遠約7.5小時小車的車程,大巴士約8.5小時,因此來回必須安排3天;意指我們必須提早一個月安排此期間無病人住院。參與的彰基同仁未辭舟車勞頓,精神感人。營會前一天大早出發,中途於台東太麻里台灣牛牛肉麵自費用餐,牛排牛肉麵是此處特有的。布農中會高長老志工導覽八通關古道東端的瓦拉米步道,大伙拋棄平日的忙碌同遊。傍晚於烏石鼻的海邊攤晨宵海鮮晚餐,此店自己點菜時生魚片一份一百,海產鮮度無比。之後經玉長公路往瑞穗,楊醫師前一晚車輛稀少時,即於公路近高點看見疑似石虎的貓科動物身影。抵達瑞穗已是八點左右,夜宿原鄉溫泉民宿,並借用民宿餐廳會前會;劉副帶著院務於更晚抵達一起參與。

        楊醫師夫婦於前一天早上已會同高長老到馬遠教會拜訪顏牧師,準備營會教室分配等。顏牧師於營會當天一早主動至民宿帶領bus到部落避免迷路。此次營會眼科陳醫師未能參與;婦產科孫醫師的男女有別是此次新的單元,對這群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小孩,孫醫師卻能絲豪不含糊地吸引他們的注意,點出重點。參與的人一如以往有約一半是第一次,但教材、教具準備熟稔,豬皮解凍與變形虫尋找也恰到好處。 營會主題曲 ”Yes, Yes, No, No, No;蕃茄叫作To-ma-to.”不時於耳;牙科龔醫師的兩個小孩積極參加活動。用器械填補塑膠牙齒的窩洞,變形蟲與縫合仍是最受歡迎的項目,學生顯微鏡及籃球等是學習(變形虫觀察繪畫)獎品。影像醫學科李醫師、孫醫師、急診李醫師分別首次負責影像醫學、縫合與血液單元。課程有(*DIY):影像醫學、口腔與其疾病*、變形蟲與同夥-微生物與感染*、半透膜?-洗腎*、醫師叔叔的聽診器*、你的家庭醫師、男女有別–醫學觀點、皮膚感染與傷口縫合*、鏡底下一滴血-血液功能與疾病*、敲一敲、跳一下-神經反射*、花花草草的醫師-中醫*與彰基蘭醫師的故事。一位學生營會中方巧腹痛,在林醫師初部觸診有腹膜反彈痛後送急診。

        牙科3位醫師是新加入的住院醫師,幫不少的忙。外科林醫師於醫院照顧病人之後仍搭火車敢來與大伙一聚,林醫師的小孩也協助顯微鏡的使用;林太太就大學時曾隨學校團契至馬遠課業輔導服務,參與營會經驗豐富能積極協助,她的學生已是此次營會布農營長伊布牧師。林醫師營會晚趕來與妻小會合。楊醫師的牙醫師女兒協助營會記錄攝影及縫合DIY;蘇醫師的女兒也協助攝影;孫醫師太太也是營會高手協助問題解決。影像醫學李醫師雖是第一次參與,尤其是手術繁忙中抽身參與,視其與小朋友互動,也是從小營會服務好手。各位醫師太太也都主動協助,或敲鐘司時、或上下協調、或招呼幼兒。

        於馬遠與小朋友共享的大鍋飯午餐及山羌(據說是自己飼養)、路蕎、土雞….的布農味晚餐、事先安排暫停病人住院、自假、自掏腰包及車舟勞頓(來回約17小時)的同仁來說,馬遠部落顏牧師與長老深切的盼望是我們的鼓勵:很期待十年後有第一位東部布農部落出身的醫師能照顧自己家鄉的親人。

        營會當天晚上,原鄉餐廳溫柔的燈光下,曾是美國雷根總統隨行醫師的門諾醫院暨相關機構總執行長黃勝雄醫師,以薄柔纜醫師扎心的一句話「台灣的醫生…覺得花蓮很遠,到美國較近。」分享他追尋意義的心路歷程,如何捨棄錢、名聲回台。黃院長總是願當司機協助載人,講師費全回捐給醫學營使用,就$而言,此次是自費白跑一趟;就促膝而談的大夥而言,心靈點滴意義無以復加。

        第三天參訪第一個原住民基金會經營的台東布農部落農場,感謝布農部落農場溫傳道熱情款待與布農風味午餐及小米酒。布農八部合音及以歌與舞敘述原民被迫遷徙、離鄉,令人動容,更了解原住民。

        21位醫師(4位住院醫師、17位主治醫師)夫婦志工計31人,及10位家人,總計41人參與活動,(此次暫停醫學生參與)。黃勝雄執行長自下午起與我們一起。

回饋與感想

 蘇醫師 

《約書亞記》23:14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你們是一心一意地知道,耶和華你們神所應許賜福與你們的話沒有一句落空,都應驗在你們身上了。本來彰基的小小醫學營是要在2012年8月26日就要在馬遠來舉辦營隊活動,但因有颱風來襲,因此延?到2013年1月26日,才得以實踐。因為近幾個月發生了司馬庫司及阿里山的山區意外交通事件及蘇花公路限制大型車輛通行等的干擾。考量道路及醫學生的安全,我們選擇了向南走南?公路的單程527公里,來回一千多公里的長途之旅,並首次未讓醫學生參與。

馬遠部落位在花東縱谷的最北端,以東賽德克族為主的群落,依現今行政區劃分屬於花蓮縣萬榮鄉,由三個聚落馬遠、大馬園及東光組成之部落,和紅葉並稱的布農族部落。在布農語稱馬遠為Kumuan(固奴安),舊稱為「馬候宛」,意味有木箱之地,記從前有人住屋失火,屋內有木箱存放貴重物品,主人為了搶救入屋而被焚斃,居民便以此命名,以誌不忘。光復後擬音改稱「馬遠」。

布農族可分類出六大社群:巒社群、丹社群、卡社群、卓社群、塔科布蘭群、群社群。而馬遠村布農族人係發源分於南投縣濁水溪支流的丹大溪沿岸山地之丹社族群,屬於南投信義鄉郡大、巒大的兩溪交會口附近的「卡多窟蘭」社,1800年左右,有一部份社人遷往丹大溪流域的「上丹大社」,約1890年,復有另一群人從上丹大社遷出,翻過中央山脈抵達現址,建立馬遠部落,1908年時,社內人口已多達三百人,不過同年因為遭東賽德克族襲擊潰敗,社人逃往卓溪鄉和南投老家,日據時代以後因為族群之間的爭戰結束,才有族人再度返回馬遠。丹社族群百分之九十五現居住於花蓮縣萬榮鄉,亦有近十幾戶人於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與卡社群人同住。

這是小小醫學營第一次開拔到臺灣東部,參與的原住民小朋友的人數創下了新的記錄,我們的準備的時間也最久。...課堂的互動十分踴躍,小朋友常常顯露驚訝與佩服的眼神,令人印象深刻。在小朋友所寫的心得回饋中,最受歡迎的是豬皮縫合與補綴牙齒的操作,讓他們有擁有極大的成就感,可以處理疾病。同時帶領的傳道及小老師們,也在旁邊躍躍欲試,私下問我可否下次也讓他們可以操作看看,如此看來這是個大人小孩皆宜的活動。

我所參與的過程中,也碰到小朋友的超級想像力的情況,譬如,我們小朋友腎臟長的形像什麼豆?有的小朋友給我的答案是青春痘。有一位光頭的小朋友因為額頭長了個膿?,有用紗布做傷口的包?,我問他的傷是怎麼來的?旁的小朋友搶著回答因為被小籠包打到所以長膿?。使得整個的氛圍頓時活絡了起來,讓人不得不讚嘆小朋友無限的想像空間。似乎他們給我的答案遠比我給他們的更多。

在心靈分享的部份,由花蓮門諾醫院的黃執行長勝雄醫師,來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歷程。原來黃院長也是一位彰基人,在他的年代中受到蘭大弼、魏克思及吳震春等人的影嚮,讓他的人生有不同的體會,走出他的道路。才有今天奉獻、傳承及感恩的志業,使我們了解世界真理的運作是自強不息的,有所得者必有所經歷。

媒體報導

活動照片

感謝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