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與助聽器選配
聽力障礙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剛出生的新生兒到老人家都可能罹患,常見的原因有很多,如耳垢栓塞、中耳炎、膽脂瘤、耳骨硬化症、先天性聽障、老年性聽障、突發性耳聾、藥物毒性聽障、噪音性聽障與美尼爾氏症等。有些病人治療效果很好,但是有些治療結果無法令人滿意,目前的醫療科技對於內耳耳蝸、耳神經與聽覺中樞功能的病變還沒特效療法,醫師多半建議採用助聽器來輔助聽覺功能,我們發現經由醫師建議配戴助聽器的患者最後大約只有1/3接受助聽器,除了經濟因素外,大家對於助聽器還是有一些疑慮與誤解,也是配戴率不高的原因。以下整理門診常見的問題給大家參考。
什麼樣的人需要助聽器?
在門診遇到需要戴助聽器的人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自覺聽力不好來就醫,另一種則是被家人要求前來看診;因為聽覺是溝通的重要工具,聽不清楚不只是個人的事,也會影響到周邊的人,常常有子女抱怨因為要很大聲說話,老人家才聽得到,卻被旁人指責對父母咆哮,蒙受不白之冤。門診聽障病人除了要接受客觀的聽力檢查,確定聽障的種類與程度之後,若是屬於不適合開刀或藥物治療的患者,醫師一般會再以問卷的方式作一個聽覺溝通障礙的主觀評估,而需不需要助聽器一般是以主觀的障礙為主要考量,一個健康活躍的老人家即使只有輕中度的聽障,卻因此造成明顯溝通、社交或情緒上的困擾,仍會建議使用助聽器,反之如果沒有明顯的障礙時就不一定需要。有時病人會誤以為符合申請殘障鑑定的聽障程度,才需要配戴助聽器,所以就等到聽力越來越差之後才來就診,這是錯誤的觀念,聽障程度越輕使用助聽器,不僅可能使用較低價位的機種同時效果也比較令人滿意。
助聽器能改善聽力嗎?
助聽器並不能改善配戴者原有的聽覺功能,只有在配戴使用時,經由麥克風接收外界的聲音,擴大器將聲音訊號放大,再由接受器與耳模將放大的訊號傳入,利用配戴者自己的耳朵去聽放大的聲音,可控制放大的音量多寡,不會去傷害原有的聽覺功能,甚至有些研究顯示,配戴助聽器還能刺激聽覺功能,減緩聽覺退化的速度。
戴一耳好還是兩耳?
這個問題必須根據每個人兩耳的聽障程度而定,原則上如果兩耳聽力差別很大,可以考慮單耳使用助聽器,若兩耳聽障程度相近,這時自是以雙耳使用助聽器為佳,如同雙眼帶來立體視覺,雙耳對於整個聽覺空間的掌握比單耳好很多,特別是在吵雜的環境下最明顯。
助聽器讓自己看起來有殘疾?
有些人覺得配戴助聽器會讓自己的殘疾暴露出來,因而排斥使用,其實配戴助聽器有很多選擇,包括耳掛式(助聽器掛在耳後),適合重度聽障或嬰幼兒使用、耳內式(助聽器掛在耳殼內),適合中重度聽障、耳道式 (助聽器主要在耳道內,外露部分不大),適合中重度聽障使用及深耳道式(助聽器在耳道內,外觀看不出來),適合輕、中度聽障使用;可以根據聽障的程度與自己對外觀的要求來選擇,只要克服心裡的障礙,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與他人溝通的能力與增進生活品質,值得一試。同時聽障程度較輕也可以有較多助聽器型式的選擇。
戴著助聽器耳朵會不舒服嗎?
有些使用助聽器的人,會覺得耳朵濕濕的、悶悶的、聽到自己說話或咀嚼的聲音、或是覺得雜音大,這些問題和配戴者自己的耳朵的狀況,聽障程度與助聽器的選擇有關,可以就醫或找原助聽器廠商協助,助聽器配戴後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嬰幼兒也需要戴助聽器嗎?
新生兒聽力篩檢已是共識,在國健局大力推廣下,有更多的先天性聽障寶寶被早期診斷出來,在三個月大診斷及六個月大介入治療的原則下,有些中、重度聽障兒在三個月大左右就開始配戴助聽器,家長常質疑助聽器又不能治癒聽障,值得耗費心力讓這麼小的孩子使用助聽器嗎?其實這正是新生兒聽力篩檢最重要的目的,孩子的聽力語言發展黃金期在三歲前,必須讓他們盡早聽得到,同時接受語言訓練,未來才能夠有比較好的語言發展,因此必須配戴助聽器。
聽障與其他疾病一樣,必須早期診斷與治療才能事半功倍,在科學家找到更好的聽障的治療方法前,使用助聽器仍是處理聽障問題的一項重要的工具。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