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r Health

親切 熱心 專業 安全 舒適

兒童發展中心衛教專區

認識神經阻斷術 處理小兒肢體痙攣性的利器
復健科主任 魏大森

神經阻斷術是指在神經或其末稍的運動點,施打化學或生物藥劑來破壞神經的功能,以降低或解除肢體不正常的痙攣性及張力。我們知道痙攣性常見於腦性麻痺、脊髓損傷、腦中風或其中樞神經受損病人,它會影響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品質,如無法伸展手部、無法步行、關節攣縮、平衡不佳、衛生變差,更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一般處理肢體痙攣性的方法很多,包括服用肌肉鬆弛劑、電刺激、肌電回饋、姿勢擺位、牽張運動、支架、神經阻斷、神經切除、肌腱或肌肉手術,及脊髓背根神經切除術等等,依病情可有不同選擇,其中療效較快且較低侵襲性當屬神經阻斷術。

適應症
理論上小兒腦性麻痺或發展遲緩兒之肘部攣縮、手部握拳、髖部內收(剪刀腿)、膝屈曲鑾縮、馬蹄內翻足(腳刀)或足尖走路等均是注射適應症。但以剪刀腿、足內翻或踮腳尖最常被處理,因為髖、踝二部位之肌肉張力過強對小朋友衛生、關節活動度及走路的能力影響最大。

注射藥物及其有效期
醫師將針頭置入欲注射之部位,啟動探測器(如圖一),以最小電流得到明顯肌肉收縮,確認位置後施以注射。一般使用2-10% 酚製劑或肉毒桿菌素來注射,至於25-100%乙醇臨床上較少應用。每條肌肉注射一次可維持2至6個月之療效,當藥劑注射在較粗神經或是濃度較高、注射量較多時,療效持續較長。較大塊或多頭的肌肉可能須同時注射2個部位以上。

圖一:預備神經阻斷術之情形

預備事項
若小朋友有躁動或配合度不佳情形,注射之前最好給予鎮靜劑(經肛門),特別是施打配製劑時,以利正確定位,增加效果。小朋友之疾病史或藥物過敏史有必要詳實記錄。

安全性與注射後注意事項
酚注射在國外早已普遍應用,國內則是近十年的事,一般5% 酚製劑5-1Oc.c(約0.25-0.5公克)遠低於危險劑量(8公克),若注射波及感覺神經會有部份肢體麻木或感覺異常情形,大約10% 的發生率,這種情形在下肢比較好適應,此外在注射前幾個小時至幾日內也有可能有過度的肌肉無力,但很快即可改善。肉毒桿菌素以往是應用在臉部小肌肉燼鑾或肌肉張力失常,最近幾年才開始被使用在小兒高張肢體上,它的操作較簡便,可惜健保局未給付;注射後也可能有過度無力或短暫疲勞、噁心現象。(表一)簡要比較二種製劑之特點。

神經阻斷後,若有局部疼痛或腫脹可給予冷敷,建議小朋友24小時內不要過度活動,若有關節牽張運動或復健治療,最好他在第二天後才做,以免造成深部組織出血。手部或足部支架則注射後即可穿戴,增加及維持效果。


圖二:神經阻斷前-踮腳尖

圖三:神經阻斷後-顯著改善

表一、酚製劑與 肉毒桿菌素之比較

 
肉毒桿菌素
劑型
化學製劑
生物製劑
作用部位
神經或運動點
神經肌肉接合處
每部為注射量
0.5~10毫升
10~75單位
操作
高技術,須找到神經或運動點
可找運動點,也可直接打到肌肉
健保給付
尚無(每次幾千元至一萬元左右)
一般作用期間
2-6個月
同左
常見副作用
☆過度無力    ☆疼痛或感覺異常
☆過度無力    ☆短暫疲勞

誌謝:
感謝本院藥劑部及郭正睿藥師鼎力相助商請藥廠特別泡製酚製劑,其間反覆之藥劑毒性、無菌及安全性測試,嚴謹度令本人印象深刻。

Back

2021/08/03

認識神經阻斷術-處理小兒肢體痙攣性的利器

  • 瀏覽人次 :29516
  • 維護單位 : 兒童發展中心

2018 © 本網站內容為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