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r Health

親切 熱心 專業 安全 舒適

齒顎矯正科

認識齒顎矯正
彰化基督教醫院矯正科 李慈心

I.認識齒顎矯正
1-1何謂齒顎矯正治療
齒顎矯正治療一般俗稱為「牙齒矯正」、「牙齒整形」、「齒列矯正」。臨床上,齒顎矯正專科醫師會利用矯正裝置(活動式或固定式),將牙齒或齒列的異常咬合,改善至患者最適當的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每十個人中有七個人有不同程度的齒顎不整。在歐美,平均每3~5人中有一個接受齒顎矯正治療,有很多案例是基於健康的考慮而處理。經由齒顎矯正治療,齒列不整的病患可獲得口腔健康、功能與美觀上的改善。

1-2齒顎矯正的原理
齒顎矯正治療是藉由一些口內與口外矯正器 (例如:金屬固定矯正器、頭罩 ),搭配金屬矯正線及各種附件,施予合宜的生理機械力量系統,可將牙齒在三度空間中移動至既定的位置,調節顏面骨生長和同步塑造牙根周邊的齒槽骨,以有效的促進加強咀嚼功能,促進改善口臉部外型的美觀與減少蛀牙與牙周病發生率。

1-3哪些人需要齒顎矯正
造成咬合不正的原因有很多,多數是來自先天遺傳如;上顎前突、下顎後縮、先天缺牙、多生齒等。而後天環境亦會影響顎骨及齒列的發育,例如:乳齒早期喪失、恆齒萌發異常、恆齒喪失、不當的肌肉作用等都可能會造成咬合不正。
依照國內外無數的臨床治療實例,齒顎矯正治療除了將牙齒排列整齊,確實可以改善顏面外觀。常見的咬合不正,包含齒列擁擠、齒間縫隙、暴牙、戽斗、深咬、開咬等問題;大多數都能藉由齒顎矯正治療改善。

1-3-1齒列擁擠不正
主要原因為牙床太小、或是牙齒之寬度過大或乳齒早期喪失所造成。

齒列擁擠不正病例 咬合面觀

1-3-2開咬、深咬(暴牙) 、倒咬 (地包天)
上顎和下顎門牙完全沒有接觸到,就是所謂的「前牙開咬」。上顎門牙完全覆蓋住下顎門牙,是所謂的「前牙深咬」,深咬常見於暴牙而且下巴後縮的案例。開咬、深咬都是牙齒矯正很棘手的問題。
下顎門牙位於上顎門牙之前,是所謂的「倒咬(地包天)」,或是戽斗。

開咬病例 矯正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倒咬病例 矯正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深咬(暴牙)病例 矯正治療前

1-3-3 牙齒空隙間縫與聯合暴牙
牙縫大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生理性的,比如某些牙齒先天過小。另外一種是病理性的,例如門齒正中縫,通常是有多生牙(需要X光檢查),或是唇繫帶附著過低。成人一般是由牙周病牙齦退縮造成的。
『聯合暴牙」指的是上下顎暴牙一起發生,又稱為「雙顎前突」。因前牙及其齒槽骨突出,使得嘴唇不易閉緊,導致上下嘴唇突出明顯。

牙齒空隙間縫病例 矯正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聯合暴牙病例 矯正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1-3-4上顎過突、下顎過突(戽斗)或後縮
上顎前排牙齒及其周圍齒槽骨過度向前突出,俗稱暴牙。 在骨性暴牙的案例,下頷的大小可能是正常的,只是「上顎過突」。若下頷發育不足,將呈現「下顎後縮」的外觀,通常需要搭配正顎手術治療。
「戽斗」是因下顎過度生長造成,戽斗的患者,其上頷的大小可能是正常的,只是「下顎過突」。若上頷發育不足,加上下顎過突將呈現中間凹陷,俗稱「月亮臉」的的外觀。戽斗也需要搭配正顎手術治療。

上顎過突及下顎後縮 病例
下顎過突(戽斗) 病例

1-3-5 顎骨發育不正、顏面歪斜
顎骨、顏面外傷、先天性疾病或其他發育性異常都可能導致顏面歪斜。
顏面歪斜、骨性暴牙或下顎後縮等顎顏面發育異常,患者通常會合併咬合不正、顳顎關節症狀等問題,所以有其治療的必要性。

上顎顎骨發育不正及顏面歪斜 病例

1-3-6 唇顎裂之齒顎矯正
唇顎裂患者會產生攝食困難、牙齒及臉骨發育異常、聽力障礙、語言異常及心理社會適應困難等諸多問題,因此需要父母、家人、整型外科醫師、牙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語言老師、心理醫師、社會工作者的整體醫療服務。而所謂的「裂唇裂顎矯正」,必須藉由矯正和手術才能建立良好的咬合功能,由於這類齒顎矯正比外科矯治還復雜,而且治療時間幾乎是從5、6歲持續到成人期,因此矯正專科醫師的工作範圍是從病患自整形外科轉診至牙科就開始了。

唇顎裂患者 矯正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1-3-7 先天性顱顏畸形
常見之先天性顱顏畸形按照其生成原因,大致可分為顱骨縫早期癒合、顏裂、小臉症及其他畸形。其齒列及臉骨發育異常,因此需要齒顎矯正治療,再搭配整形及正顎手術治療。

1-3-8 假牙製作前之牙齒空間分配 牙齒扶正等
假牙製作前有時必要先矯正,常見狀況有:缺牙區臨接的牙齒(例如大臼齒)可能傾斜, 以矯正扶正,再做植牙或假牙。或是下顎大臼
齒缺牙時間很長,上顎大臼齒往下長,垂直空間不夠(幾乎咬到牙床),連活動假牙製作都有困難,需要以矯正或正顎手術改善咬合, 再做假牙。

(左) 多顆缺牙需要做假牙 (右)矯正改善咬合再做假牙
大臼齒傾斜扶正矯正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1-4齒顎矯正的治療方式
矯正治療沒有年齡限制,大部份的案例會在十一、二歲牙齒更換的差不多時開始進行矯正,但因有些特殊狀況需要早期處理,例如:乳牙過早喪失、前牙錯咬、門牙阻生或異位萌發等問題。因此美國齒顎矯正學會建議在七歲時就進行檢查及追蹤,若有需要會提早介入矯正治療。下列介紹矯正醫師所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1-4-1固定矯正與活動矯正
齒顎矯正裝置可分為固定式裝置與活動式裝置。固定式矯正器以黏著劑黏著在牙齒唇側或舌側表面,搭配矯正線的使用,給予牙齒力量讓牙齒移動排列。固定式矯正裝置的優點是在矯正治療中能做較大範圍的牙齒移動以改善牙齒排列不整齊或是牙齒角度及牙根的位置。
活動式矯正裝置主要用來做小範圍的牙齒移動,改善輕微齒列不整齊。另一種功能性活動矯正裝置用來改變上下顎前後咬合關係,階段性治療後常需要搭配固定式矯正裝置合併治療。此外,活動矯正裝置也能當做為矯正結束後的維持器來使用。但活動式矯正器需要患者配合自行配戴,否則無法達成矯正的效果。

(左)唇側固定式裝置 (右)上頷活動式矯正裝置

1-4-2 口內矯正與口外矯正
口內矯正裝置主要分為固定式裝置及活動式裝置。固定式矯正器在整個矯正治療過程中,固定黏著在牙齒表面直到治療結束才會拆除。傳統固定式矯正器由不銹鋼製成,缺點是較不美觀。隨著材料的進步與突破,臨床上可以選擇陶瓷製或樹脂製的矯正器,與牙齒相近,比較美觀。此外,也有另一種自鎖式矯正器,在矯正器上有一個蓋子能開關並將矯正線鎖住。
口外矯正裝置主要用於正在生長發育的孩童上。在口腔外施予牙齒及顏面周邊骨骼力量,來矯正上下顎骨差異的問題。口外裝置又分為頭帽牽引裝置及顏面部牽引器,分別用來治療凸臉型及暴牙與凹臉型及戽斗。

(左) 頭帽牽引裝置  (右) 顏面部牽引裝置

1-4-3拔牙矯正與不拔牙矯正
矯正醫師在治療前幫患者做詳盡的資料分析與評估後,根據每位患者的主訴及咬合不正的狀況決定是否需要拔牙。通常需要拔牙的是因為齒列過度擁擠空間不足,或是將前突的齒列後縮等,必須拔除牙齒來創造空間。臨床上會大多數對稱性的(左側與右側牙弓)拔除小臼齒,但有時因應患者咬合不正的狀況,會有不同的拔牙選擇。
在齒列輕度擁擠的狀況下,可以將牙弓擴張或是藉由牙齒鄰接面的修整來獲取空間,並在不會將前牙過度往外推擠而使嘴唇變暴前提下,進行不拔牙的矯正治療。

拔牙矯正病例 矯正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不拔牙矯正病例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1-4-4唇側矯正與舌側矯正
傳統矯正治療中,固定式矯正器黏著在牙齒唇側。1980年代發展出舌側矯正器,黏著在牙齒的內側面,讓重視美觀或有工作與社交需求的患者有另一種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一開始患者可能會有一些發音困難或舌頭刮傷的問題,必須適應一段時間才能逐漸習慣。

唇側矯正患者口內照片

1-4-5傳統矯正與透明矯正系統
傳統矯正系統主要是透過矯正醫師在口內黏著固定式矯正器,搭配矯正線的使用與調整來進行治療。隨著科技的進步,1990年代發展出透明矯正系統。臨床上,矯正醫師使用口腔掃描機,搭配電腦數位化排牙系統,來輔助診斷並模擬牙齒的移動與排列,也能讓患者更瞭解治療中牙齒如何移動及最終的治療成果。透明矯正系統的優點主要是美觀與容易清潔,缺點是需要患者高度的配合並照醫師的指示配戴。每天至少需要戴20小時,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無論是傳統或是透明矯正治療都需要定期回診,讓矯正醫師檢查與調整裝置。

傳統矯正系統 矯正治療中
透明矯正系統 矯正治療中

1-4-6侵犯性的矯正方式
臨床治療裡,需要增加錨定支撐點來拉動牙齒時,醫師會考慮使用不銹鋼或鈦合金的骨釘,鎖在齒槽骨上當作一個錨定的設計,做為輔助治療的工具。鎖上矯正骨釘的過程中,需要局部麻醉,須等整個矯正療程結束後才會再將骨釘取出。但患者需要注意釘子周圍必須保持清潔,避免發炎現象而可能引起骨釘鬆脫,造成更多的困擾。

迷你骨釘用於臼齒壓入

1-4-7正顎手術
影響咬合不正的因素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局部因素,主要是齒列不整,例如牙齒位置、數目、大小上的異常。第二類則為骨骼因素,包括上下顎骨相對位置的差異 (暴牙、戽斗)、顎骨大小關係的差異(例如顏面不對稱、下顎後縮),這類的骨性異常咬合,往往需要搭配正顎手術,才能達成齒列整齊、顏面美觀及咬合正常的治療結果。

正顎手術矯正病例 治療前 (左) (右)矯正治療後

圖片參考資料:
李慈心醫師提供 (臨床照片)

Back

2022/12/05

認識齒顎矯正

  • 瀏覽人次 :5449
  • 500彰化市旭光路235號(教學研究大樓) 2樓牙科部
  • (04)7238595轉4266
  • 維護單位 :

2018 © 本網站內容為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