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r Health

親切 熱心 專業 安全 舒適

疾病介紹

所謂慢性傷口是指傷口停留在某一癒合過程的階段中, 通常是指在發炎期,及癒合時間超過三個月以上。此時若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將使傷口癒合更困難, 需要長時間治療才能癒合。
以下是有關影響傷口癒合過程的因素:
1. 全身性因素: 多因與血管機能不全、免疫力降低以及老化有關。
2. 局部性因素: 由於傷口感染和組織壞死、傷口受到壓迫、傷口太乾燥或水腫以及使用消毒液清洗傷口, 如雙氧水或優碘等。
3. 營養因素:因攝取蛋白質、礦物質及維他命不足。
4. 新陳代謝因素: 以糖尿病及腎衰竭病人最為常見。
慢性傷口常發生於下列情況中:
一、腦損傷或脊髓受損的病人:因長期臥床壓迫所引起的褥瘡。
二、下肢潰瘍: 如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阻塞、靜脈曲張 (靜脈回流不良)、長期壓迫摩擦、感染和血液異常及血管炎,通常與感染或血液循環不良有關。
三、惡性腫瘤潰瘍: 以口腔癌最為常見。
建議問題傷口治療的順序如下:
一、控制傷口感染。
二、評估血液循環:可測量經皮組織氧分壓(TcPO2)和足肘血壓比(評估是否須作足背動脈繞
道手術) 。
三、次發性步驟:外科手術如清創、截趾、皮瓣手術。
四、輔助性步驟: 特殊敷料、高壓氧、生長因子、遠紅外線…等。

傷口護理新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因不慎意外而形成傷口 (如切割傷, 擦傷, 燙傷….等等)。處理傷口時,老一輩總是告訴我們「傷口一定要讓它乾乾的,才會好得快」。但是這個觀念
已在西元 1971 年,被英國的 George Winter 博士推翻了。
事實上,根據臨床研究顯示「傷口保持適度的濕潤,可加快癒合速度高達 60%,並降低疤痕產生的機會」。因為傷口自然滲出的分泌物,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適量地保留在傷口床處,將使上皮細胞增生加快、可幫助傷口加速癒合。而乾燥的傷口環境使上皮細胞需花時間向痂皮下的濕潤床游移,使得上皮細胞癒合的時間拉長,往往需再度接受清創手術才能使傷口癒合,不僅會讓傷口癒合速度減緩,還容易使皮膚留下疤痕。

傷口敷料的選擇與應用
傳統敷料
1.化學藥品(如雙氧水、優碘):抑制白血球移行,影?噬菌作用,阻礙膠原蛋白?之清創作用, 抑制生長因子形成以及減少纖維母細胞生長,令細胞活性受阻, 因此在慢性傷口應避
免使用。
2.紗布:為 90 年代最經濟的傷口敷料,若使用得當可達到有效的清創效果。關於紗布一般使用方法有:
1. 乾濕法(Wet to Dry):利用毛細現象原理,當紗布移除時,紗布空隙可將壞死物質移除。
2. 乾紗(Continuous Dry):吸收滲液。
3. 濕紗(Continuous moist):保持濕潤。
使用紗布的缺點是在換取紗布時令肉芽組織易受損,上皮細胞不易移行增生。且耗時、花費人力,傷口容易乾燥,異物容易入侵。
特殊敷料
近年來隋著生物科技發達特殊敷料越來越多,透過實驗也已証明了市場上的多種封閉性及半封閉性的敷料能有助於傷口的早日癒合。例如:於 1982 年發現常用於表面性傷口的水凝性膠片型敷料(hydrocolloidal dressing)。而在 1984 年,更有突破性的進展,多種針對多量滲出液之傷口用的敷料上市,包括有"藻膠敷料“(alginates)、吸水性膠狀敷料(absorbent gels)、糊膏型敷料(pastes)、珠粒狀型敷料(beads)及粉狀敷料(powder)等,這些都已被英美國家廣泛應用,但均各有其優缺點。
特殊敷料的優點包括:保持適當的濕潤環境,保持溫度恆定,有效隔絕細菌避免感染及機械性傷害。而水凝性膠片敷料可方便觀察傷口且具有透氣防水功能,以加速傷口癒合,減少換藥次數以及節省時間、金錢且更具效率。
特殊敷料的選擇,應依傷口狀況而定,且需依照傷口癒合過程的時期,使用不同種類的敷料治療傷口。因此應尋找受過專業訓練醫師才能為你解決慢性傷口問題。

高壓氧治療於慢性傷口
高壓氧在治療慢性傷口的角色中,亦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需要評估週邊血管系統,在適當的時機介入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功效。
高壓氧治療對傷口產生的生理作用:
1. 使血管收縮以減少組織灌注量,因而減輕組織水腫及壓力。
2. 加速新血管形成,增強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
3. 增強白血球的殺菌能力。
4. 利用氧游離基破壞細菌,加強對細菌的殺菌能力。
5. 增強 aminoglycoside 及 sulfonamide 類抗生素的藥效。

結論:
總而言之,慢性傷口癒合的過程如種植盆栽一樣,需要細心的呵護照顧。在適當的施肥與水份灌溉下,才能開花結果。所以困擾的傷口問題,建議你尋找受過專業訓練醫師及團隊為您解決。

Back

2010/09/01

慢性傷口的治療趨勢

  • 瀏覽人次 :4047
  • (04)7284915
  • 維護單位 : 高壓氧中心

2018 © 本網站內容為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